跟怡安、敦民找到維根斯坦的墓的時候,已是劍橋當地的晚上七點多,走了大概10公里的路,且差點就找不到。
因出國旅行喜歡到處找人聊天,所以行前其實只記下『All Souls Lane』這個路名,其他的想:這個二十世紀最偉大的哲學家,應該劍橋學生人人皆知吧,再找人問就好了。
沒想到大錯特錯,我們去的時候劍橋剛好是畢業,學生們忙著慶祝開舞會的時候,十個學生有五個學生是醉醺醺的,其他的五個,問他們維根斯坦時,不是不知道是誰就是聽過但是不熟,更不用說知道他的墓地何在了。而all souls lane,更是觀光地圖上沒出現的路名,連學生都沒聽過。
聰明的怡安要我更改策略,找年紀大一點的來問,此舉果然奏效,問到的第一人(應該是教授)就知道答案。然後他再拿出iphone點出位置後,我們終於確定位置。跟敦民集合之後,我們一群人就浩浩蕩蕩地出發了。但是這此之前,我跟怡安已經像在鬼打牆繞了半個劍橋了。
維根斯坦的墓非常簡單,沒有墓碑,一塊石頭寫著Ludwig Wittgenstein, 1889-1951, 沒有任何的墓誌銘;看著這樣子的景象,內心是很複雜的。他臨終時請醫生跟朋友們轉達的是「跟他們說,我有一個美好的人生。」,但是他的人生,用陳真的話來說,卻是「不但一點也不美好,甚至稱得上恐怖:貧困、寂寞、顛沛、自責、以及別人對他充滿了誤解。」我看著他現在甚至可以算是荒涼的墓,不禁讓我想的是,人能留下的,到底是什麼?
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,雖然人是社會性的動物,大部分的情況你的人生必須要與人「團契」在一起,但我們到最後的那一刻還要問自己:『我們有什麼樣的人生?』要回答這個問題,就必須在當下問自己:『我要怎麼做?』我的經驗告訴我,只要一個人腦袋中能夠存有這個問題意識,他身上所散發的光彩就會不太一樣。
劍橋大概是個直徑五公里左右的大學城,從倫敦來的火車站是在右下方,all souls lane是在左上方,再加上其他走來走去鬼打牆的路程,我們當天大概走了約15公里的路,離開的時候,雖然身體疲憊,但是想到可以在劍橋遇到敦民與維根斯坦兩位哲人,也就覺得不虛此行了。
一些照片放在下面,希望大家在看的時候,能夠有不一樣的感覺。
http://picasaweb.google.com/kitsch.lee/TripToUK3Cambridge
是為記。
No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